养老频道 > 智慧养老 > 正文

警惕老年人用药的坏习惯

2016年01月19日      家庭医生在线

进入老年以后,一方面因为慢性病用药次数增多,另一方面由于生理功能逐渐减弱,老年人在用药需求增加、身体对药物承受能力却减弱的状况下,很容易形成一些用药的坏习惯。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加以改正,很容易给老人带来身体上的危害。所以身边子女更要注意老人的用药习惯。

一、四五种药一起吃

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,需要服药的种类也不少。但在同一时间内用药种类越多,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越大。因此,开药时一定要问清医生,容易“打架”的药#!好在服用时间上尽量间隔开。

二、偏听偏信

许多老年人患病初期,都抱有希望尽早治愈的急切心理,一旦短期内达不到预期疗效,便更换医院、更换药品,或者偏听偏信,根据别人用药经验进行治疗,甚至听信小广告的虚假宣传,滥用“祖传秘方”“灵丹妙药”。殊不知,很多慢性病目前尚无@&方法,只有根据医嘱坚持用药,同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,才能尽量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。

三、不遵医嘱

主要有两种情况:超量服药和减量服药。前者是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治病心切,擅自增加用药剂量,以为这样可以好得快一些,结果常常是增大了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。

另一种情况是老年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一定了解,担心产生依赖性或副作用,擅自减少用药剂量,甚至认为症状减轻就可以停药,结果却耽误了治疗。

四、乱用补药

老百姓一种比较普遍的偏见,认为以人参为代表的滋补品再怎么吃都对身体有好处。可实际上,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只有明确的虚证才需要服用相应的补品。但也不宜久服,长时间服用会引起腹泻、失眠、神经过敏、血压升高、性欲亢奋、头痛、心悸等不良反应。

老年人应合理选择药物种类、数量和剂型。还要遵守医嘱,不能偏听偏信、乱用补药。这样才能控制好疾病,#!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。

(责任编辑:潘玮璐 )

SSI ļʱ

相关推荐

文章关键词:

老人尽早进行糖尿病筛查 5种治疗手段并用治疗

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将老年糖尿病患者定义为年龄60岁(西方65岁)的糖尿病患者,包括60岁前及60岁以后被诊断为糖尿病者。对于老年糖尿病患……详细>>

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受关注 缺乏子女关爱易致抑郁和焦虑

据《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(2014)》中表示,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口现象日益普遍。目前,中国的空巢老年人口占老年总人口的一半。专家推测,未来……详细>>

老人多做有氧运动有助提高心肺功能

老年人应适当做运动,通过运动锻炼体质,提升免疫力才能有效抵御疾病的侵袭。但是,老年人自身的特点决定做运动也是有技巧的。一般来说,老人应该……详细>>

老人多点幽默感 晚年生活更精彩

人想要延长寿命无可厚非,如果单纯的用药物、保健品保养身体,心情却时常忧虑,再好的身体也迟早会垮掉。今天小编就教老人几个延年益寿的好办法。详细>>

老人家庭备药莫贪多 “分享”药物危害大

感冒药、消炎药、止泻药……这些都是绝大多数家庭常备的药物。老年人病痛多,有老年人的家庭更容易出现大量囤药的现象。有调查显示,80%的家庭……详细>>

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?

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

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

擅长:泌尿系肿瘤、泌尿系结石、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....[详情]